第849章 平平淡淡的野心(3/4)

这次我要带着习温一起离开。”

“马上就好了,对一个项目来说,研发大半年也不算太久。

你知道研发好印刷机后,对学问的普及工作会有多么的简单。

你且看看如今印发出来的报纸,还有供给一千余所学堂用的教科书,都是印刷机印出来的,效率比手写高了万倍不止。”

说起此事,马锋饶有兴趣的问道:“江东半月报我在衡山学宫都知道了,每一期我都看了。

现在这最火爆的是上面连载的新型文章题材,那小说名为《刀来》实在是太过于让人看得爽快了,这种一刀劈山断海,降妖除魔的故事非常受衡山学宫的学生们喜爱,不过先生们大多数都是持批判态度的,并且说这些文章都是狗屁不通,啥也不是,有辱文学。”

刘禅笑了笑:“这些文娱版块的东西就当是生活调料,当不得真,是纯属娱乐性质的。

真正有内容的百家学问版块以及民生、政论,这三大版块在衡山学宫反响怎么样?”

“也非常的不错。

不少的师生都要在学问版块上发文章。

另外我个人对民生版块很好奇,我还以为通篇都可能是讲一下对百姓的政策之类的,我想不到的是,上面宣传大多数都是怎么教人种植农作物,还有其他木工、泥工之类的学问,太过于让人感觉新奇了。”

说起报纸这新鲜玩意,马锋似乎非常的有兴趣。

刘禅对其道:“州牧府颁布的民生政策自然也会刊登在上面。

只是哪有这么多刊登,自然是需要说一些别的东西,目前这个版块主要的还是告诉百姓们一些种植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能提高产量,提高存活率的技术,这些都是有用的。”

“九成九的百姓都不识字,这些不是写出来百姓也不懂吗?”

“所以我创建了学堂,各个乡都有一座学堂。

先生不单单要教习学生识字,还兼任着给百姓讲解这些新技术。

多发点工钱而已,等到几年过后那些蒙学孩童成长起来,就不需要这些先生兼顾着农业技术官的活了。”

普及教育的伟大壮举,刘禅也曾向马锋描述过。

“财政负担重吗?”

这是马锋最关切的问题。

普及教育的阻力非常的大,包括民间思想,比如有些家长就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种地才是唯一的出路,上学有什么用?

另外则是师长的数量不够,只是启蒙的话,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

这些在真正意义上来说根本不算是阻力,最大的阻力还是财政问题。

刘禅道:“目前是没有财政问题的,江东的赋税我进行了调整,商税有提高,另外官府还有盐、水泥这些收入,都算能弥补,以及有大族的一些投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