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2)

夏小荔想了想才点头,看着乔聿的眼睛:“我不怕。”跟着一笑,这回是真的天真无邪。

他觉得乔哥哥真好啊,又觉得可惜,这么好的哥哥,不能是自己姐夫了,想了想,从纸箱里拿了一摞书递过去,不死心地问:“乔哥哥,既然你跟夏小莓不成了,那能跟夏小橙在一起么?这样的话你就还是我姐夫,还能跟我们是一家人,好不好?”

“我二姐这个人吧,虽然是矫揉造作了点,但心是很好的,长得也漂亮……”夏小荔竟然一套一套地。

乔聿楞过后都笑了,这家伙在说什么呀,做媒吗?

他没当回事地摇摇头:“感情不是这么来的,小荔。”

夏小荔却无知无觉,缠上了乔聿,说:“我不管,反正不管你喜欢谁,只要是我们夏家的就行。”

乔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夏家的就行?他很想逗逗他,那你行不行?

但没说出口,夏小荔太小了,17岁都还不到,乔聿觉得自己这么逗人活像个lsp禽兽,说不出口。

客厅一字排开的巨大书架快整理好了,光这些就几乎塞满了整个客厅,已经是深夜,夏小荔却还精神得很,他真喜欢待在这儿。

乔聿带回来的书大部分是英文,还是专业书,夏小荔英文虽然不错,但看这些专业书籍还是看不懂,随便抽了几本翻了翻,有些有图片的勉强能看几页,都是建筑和桥梁,图片都很漂亮,那些桥形态各异,像艺术品。

乔聿去冲完澡回来,见夏小荔还不去睡,趴在沙发上捧着一本《世界人行桥梁设计艺术》看得津津有味,两条雪白又伤痕累累的腿下面还垫了张柔软的珊瑚绒毯子。

他过去,坐到沙发前的地毯上,说:“怎么,看出点兴趣?”

“咳,我哪看得懂,就能看看画儿。”夏小荔对看不懂并不觉得不好意思,坦坦荡荡:“不过这些桥真漂亮,咱们这儿怎么没有这么美的桥。”

书里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是哥本哈根的一座圆形桥,五个圆形平面相连,桥身上还设计了高低错落的不规则帆船桅杆,这座人行桥建成后就成了当地的地标,有艺术性,也结合了临海城市的特性。

乔聿耐心跟他讲解:“这座桥的设计师叫OlafurEliasson,本身是个很有名的艺术家,擅长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后来跟他的一些建筑师朋友一起合作,做了很多公共建筑设计,有名的比如伦敦的蛇形画廊,他还喜欢跟各行各业的人跨界,作家,裁缝,景观师等等。”

“事实上人行桥是最能体现桥梁设计艺术性的,很多人行桥的设计者本身都不是专业的桥梁设计师,而是各种艺术家,因为人行桥相对来说结构较为简单,就留出了很大的艺术发挥空间,现在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很重视人行桥的设计,都在倡导’人行城市’,各种漂亮的桥也随之而出。”

夏小荔捧着书又往后翻,一座上下交叉的弧线桥出现,“哇,好美。”他有点词穷。

“这是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用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名字来命名,桥的设计也很有女性特质,优雅柔美,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力学造型,由两段弧度相反的优雅曲线在河流的上方交汇,形成了仿佛眼睛形状的飘浮空间。”

“过往的行人既可以从上方的弧线散步而过,也可以走入下层,你看这片小广场像不像瞳孔?人可以停留在这里,欣赏两岸的风景。”乔聿一边习惯性地在书上指着,尽量浅显地解释。

“虽然看起来是这么轻盈优雅的设计,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力量的桥——有效载重550吨,桥长304米,既遵循了塞纳河上拱桥的传统,没有桥墩,不会妨碍来往的船只。好像波伏娃本人一样,是一个优雅的女人,一个端正的知识分子,却又具有如此的力量,改变了整个世界。”

乔聿的声音在深夜的客厅回响,低沉而略带沙哑,讲起他的专业领域娓娓道来,从容又睿智。

夏小荔觉得自己心里有些什么东西被打开了,一扇窗或一扇门,虽然才开出了一条缝隙,却让他窥见了更宽更广阔的另一个世界。

作者有话说:

让乔老师撒一点专业大设计师的光辉

夏小荔:怎么办?我被迷住了!

第18章神奇浪漫夜

讲完这些,乔聿突然停下来,他意识到自己似乎也来了兴致,问夏小荔:“觉得枯燥吗?”

夏小荔摇头,完全不觉得,反而觉得好有意思,他还想听。

乔聿起身去拿东西,一边说:“早在北宋的时候,有个思想家张载就说,充内形外之谓美,意思是说君子之美在于内在充实,与外在显现的结合,就是内外兼修,这条原则在建筑和桥梁设计上也是如此,既要满足结构要求和功能性,也要在这个基础上努力达到审美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就是既要有实用价值,也要美。”夏小荔这么理解。

“对的,对工科和工业设计来说就是这样,毕竟我们做的不是纯艺。”乔聿笑了,拿了纸和笔又坐回沙发前的地毯上,拖过小圆茶几,开始随意地涂涂画画。

“是什么?”夏小荔觉得乔聿随手的涂涂画画也好有意思,一种熟稔于心而后随意表现出的潇洒。

乔聿画的都是黑白简笔画,一边画一边跟夏小荔说:“人行桥千变万化,几乎人们能想到的形式,不管多古怪,都能呈现出来,比如——低于水面的桥,浮在水面的桥……”

寥寥几笔就画出这些桥的形态,夏小荔一下就看懂了,啧啧称奇:“桥还能比水面还低?”

“有的,最早那座低于水面的桥,是因为施工错误,施工方把图纸看反了,造出来的桥是倒过来的,但结果却形成了神奇的效果,用了特殊技术让两边的水面不会湮没桥之后,这座桥一下名声大噪,走在桥上的人觉得有趣极了。”

夏小荔听得叹为观止。

乔聿继续画图,一边说:“这样,最简单最普通的微拱桥,做一点艺术加工就会变得不一样,比如——一侧作为休息面,又比如,一些波浪的表皮从桥底蔓延到桥身,或者桥的顶面被覆盖,还可以将桥身局部放大,桥身弯曲,桥顶变为一组线性的覆盖面……你看,刚刚我们看的哥本哈根那座五圆桥就是这么变化来的。”

此时的乔聿像个魔术师,纸面上被他刷刷刷地画满了各种形态的桥梁,平平无奇的桥面,稍加改动,就变成令人称奇的艺术品。

白纸上的黑色线条仿佛自己会动,在夏小荔的眼睛里变长变短,伸缩流动,一座座想象中的桥梁在他脑子里自动形成。

这过程太奇妙了,一切还没结束,涂完一张纸,乔聿随手扔掉,继续画着:“可以让桥的栏杆形成波浪,你看,这样,还可以让桥面盘根错节,做单侧的悬索,让桥的下半部分表现结构,不同高低落差做链接,塞纳河那座桥就是这样,也可以做没有高差的K线桥,或者干脆让桥变成摩天轮,好玩吗?做成莫比乌斯环,在桥上建一个公园,建歌剧院,图书馆……”

夏小荔眼花缭乱,今夜的所知所感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和想象,地毯上散落的全是乔聿画过又扔掉的纸,夏小荔全都一张张捡了起来,他想自己收着。

把这个神奇又美妙的夜晚也收着。

到最后夏小荔问乔聿:“乔哥哥,你设计的桥是什么样的,也是这样的吗?”

乔聿顿了顿,说:“读书的时候做课题有设计过这样很艺术化的人行桥,但后来工作就没做这一块了,我的桥都很枯燥的,以后再给你看。”

艺术化的人行桥他也喜欢,但这些跟他主力研究的“架桥铺路”范畴里的桥还是两个概念,那些跨山过海的庞然大物,才是他的主场。

没有那么艺术化,有的是巨大而复杂精密的钢结构,算承重,算热胀冷缩,算风阻,如何在抵抗横梁弯曲的情况下做最大的跨度,不管多恶劣的地质条件,仍然可以天堑变通途。

他的工作一点都不浪漫,需要极尽的耐心和理智,让他拿到亚瑟海顿奖的那座桥,也不完全凭借创意和美,而是他创新了一个可以载入桥梁建造史的新技术。

这一点,他跟林之华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林之华热烈而极富创意,设计的建筑作品也跟他的性情一样,荒诞不羁,夺人眼球,在一起的时候林之华常常抱怨乔聿把作品做得太无趣,说你应该做更多可以让自己更有价值的东西。

可是什么是价值?乔聿不愿意因为这些跟恋人争执,但他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