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李世民的无奈(今天(2/3)

李世民的目光落到了李靖和李世绩的身上。

不得不说,随着侯君集被丢到了家里打磨,李世民还真没想到,李世绩跟李靖一样,都是个闷葫芦啊。

“懋功你来说说!”李世民看着李世绩沉稳道。

“回禀圣人!”李世绩深吸一口气,开口道,“臣久在并州,对高句丽并不熟悉。

不过臣可以谈一谈薛延陀,自从东突厥被卫国公带兵所灭,薛延陀一直以来都在吸收突厥在草原上的残余力量,崛起速度之快有几分出人意料。

在臣看来薛延陀只需要十五年就能恢复当初东突厥的兵力,甚至最近几年,东突厥怕是会找准机会,主动跟我们大唐交手,以恢复草原民族的心气。

所以,再回过头再看魏王的草种计划,臣认为这是能从根本上解决薛延陀问题的谋划。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至少等到灵州,丰州,胜州,几州的人才培养出来,再前往阴山以北,臣觉得薛延陀等不了!”

李世民听到这话不由微微眯起,对李世绩这种身处于第一线的人,李世民说很重视的。

“若如此,那接下来几年却需要好好敲打下薛延陀,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手来对付高句丽!

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同样也给青雀的草种计划增加时间。”

“不如放出风声圣人东巡,若薛延陀真趁机动手,那我们便防守反击,师出有名。

若薛延陀不动手,我倒觉得可以把魏王的种子计划向着阴山以北推行!”房玄龄道。

“青雀曾言如此怕会提升薛延陀的国力,更是会折损农业学府的学子。”李世民道。

杜如晦道:“但薛延陀国力再是提升,难道短时间内能够高得过当初的东突厥吗。

就更不要说魏王那套东西看起来简单,但你让薛延陀人试一试!

莫说薛延陀想学,就算是我们朝廷想要学,那都要费多少的功夫!”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却也不得不承认的点点头。

李泰弄出来的东西,虽然用李泰的嘴巴里面说是尽可能下降学习成本,但看看那些人没有经历过农业学府的培训试试。

最简单的就是一个依赖数学的思维,以及对度量衡统一的苛刻要求。

这些便不是草原民族能够轻松掌握的,就更不要说每一种植物动物的进一步细分。

说实话,如果薛延陀真抓了农业学府学子,甚至主动去学习这上面的技能,怕必然要学汉话,知汉礼,到时候他们到底是薛延陀人,还是自己唐人,那就说不定了。

魏征也严肃道:“臣虽不赞成轻起战争,但若真想要敲打薛延陀,最好还是师出有名,这样才能给与薛延陀一个深刻教训!”

“若如此,青雀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学子,想来会所折损!”

李世民听到众人的话,却略带着几分沉痛,

“且线放出朕出巡的谣言吧,若是薛延陀不中招,再执行下一步。”

说实话,对李世民来说,也是知道自己这么做可能会折损农业学府培养出来的学子。

但在国家层面来说,这样的牺牲是微不足道的,甚至连落笔在史书上的价值都没有。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那少说也是对脑袋来了一下板砖,死不死纯看天命。

“药师,你呢,你对高句丽的计划应该有所了解吧!”李世民看着李靖缓缓道,“当初的渔船计划,可是你一手布置下的!”

李靖听到李世民的话,对李世民行礼道,

“臣相信这些年德謇在水师上下得苦功,但臣觉得,若水陆并进,那就需要一支登陆陆地作战的军队。

德謇在水师上待得太久了,而且他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以指挥陆军。

若是贸然登陆作战,怕反而会被高句丽所趁!”

“既然你提出来了,可有人选推荐,张亮如何?”李世民听到李靖的话,不由询问道。

“工部尚书虽懂操船,但他陆战不算精通,也不熟悉北方环境!”李靖对李世民回道。

“这么看来你是有人选了!”李世民听到了李靖的话,笑呵呵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