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自古以来(2/4)

与之相反,你好好干活,让当地百姓享受到了便利,不说当地人人祭祀,但在你死后给你立庙什么的,肯定能够做到,到时候也能有都江堰李冰的待遇。

所以,李泰对袁天罡有尊重,但不多,在李泰看来他就是自己所需要的干活人才而已。

现在,这个干活人才觉得工作量有点大,需要他的儿子过来接班,李泰表示完全没问题。

李泰便让袁天罡当场写信,去催促袁客师过来干活。

毕竟自己需要袁客师过来制定相应的节气。

不仅仅河湟谷地,而且还有青藏高原,青海与河湟谷地虽然相连,但两者的环境却是截然不同,就农业来说,制定当地节气时间是非常重要事。

它能让当地的百姓以最低的代价,明白自己接下俩应该要去做什么,从而全面提高效率。

而除了袁客师过来制定适合当地耕种的节气以外,自己感觉怕还是需要吕才过来一趟。

毕竟节气日历虽然李泰也明白,但没弄出来,主要这时代文盲还是太多了,这让这东西的销路并不宽广,至少要等到识字的人到达一定程度,日历才会有价值。

与之对比,李泰感觉还是让吕才过来想办法写几首的民谣。

把每个节气应该做什么融入到民谣中,让当地百姓对自己应该做得事能清晰起来。

当然,袁客师和吕才那都是以后的活,至少在第一阶段完成前,并不是非常着急。

梯田建设本是百姓们因为人多地少的原因,在本能驱使下向山要田的一种生存模式。

说实话,对比起在平原中耕种,这种耕种模式的成本更高,而且更加不容易实现机械化。

但没办法,河湟谷地的平坦土地就这么多,想进一步发展,就只能开发梯田。

只不过,一般上的梯田都是百姓以自发的形势进行开发,根据需要慢慢开垦出来,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浪费,以及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当然对李泰来说最重要得是效率实在太低下了,自己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在这里浪费,等待当地百姓去慢慢自发发展。

所以,李泰让袁天罡去附近山头去巡查,看看适合发展梯田的山丘,寻找山上的活水,然后因地制宜的直接研究出梯田出来,最大限度的利用整个山丘的资源。

而有了这般详细的规划,至少比较起百姓们纯粹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开发山地要高效合理的多。

只不过,这种事情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轻松搞定的,需要时间的逐渐沉淀。

而现在更重要得,还是要取得当地百姓的信任,当然,短时间内李泰也不奢求信任,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也就足够了,唯一可惜的是,自己现在手中的粮食不够,需要等到孔雀把筹集的粮食运输过来,自己才能够真正的铺开工作,以工代赈什么的才现实。

现在,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丁员与都长,开始跟随李泰的战部,去开垦周边的荒地去了。

而李泰虽然想要组织起整个鄯城的人干活,因为现在自己手上粮食不够还做不到,但支付起这些丁员与都长的口粮,李泰还是能做到的,所以李泰使唤他们自然豪不吝惜。

说实话,这些都长与丁员来得时候,那都是已经任命了,有的人甚至已经跟家里人的遗言都说好了,毕竟在他们的眼中,唐人实在是太强大,也太凶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