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2/3)

至于想要购买三角环形道路周边土地的,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大道周边的地契全部都已经被人买走了,一部分自然是给幽州世家拿走,甚至已经开始建设店铺了。

可以说,封建帝国主义的铁拳,能让沧州大大小小的世家明白,什么叫做统治阶级。

朝廷对付不了世家豪门,那指得是一个阶级,而不是指个别世家。

就算五家七姓,要敢跳出谋反,有一个算一个,朝廷绝对把五家七姓给扫荡干净给其他世家豪门腾出生存空间来。

所以沧州世家在发现来硬的只能被敲碎牙齿后,也就只能选择软的加入工程来。

这些没吃上第一口的沧州世家,现在好不容易现在能分到几口汤水,又怎么可能不舍得多砸几分钱粮,再怎么也不能让外地人把自己家的钱都赚走了啊!

在这过程中,农业学府的农学社也就自然而然的在当地扎根。

没办法,如果不干活,对世家来说,那是多一个人都嫌多,白养一个人都费米。

但真等干活了,那都恨不得把自己手下的一个人当成是两个人来用,哪里会有嫌弃自己手下劳力多的道理,如果有能增加劳动力的技术,更要赶紧支持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农学社以及农业学子教授怎么样提高生产率的教导就非常重要了。

还有一点就是,农学社在李泰的安排下,开始在基层中掌握耕牛这种宝贵资源。

因为现在耕牛数量有限,李泰没直接把耕牛卖给当地世家,而是选择先发给农学社,让农学社以租赁的形势,去出租耕牛。

说实话,如果完全交给市场规律的话,那么耕牛必然是被地主世家出高价租赁走,或者优先租赁给他们,对这点李泰并没有特地去阻止,而是任由他们去发展。

因为这种事情,随着未来《草种计划》所培养的耕牛不断增加,自然会慢慢惠及底层。

再说,这些沧州的世家也未必要租借,他们有的,直接就从幽州参与了《草种计划》的世家手中购买耕牛了。

李泰真正需要的是,通过这些耕牛耕田去计算出当地有多少田亩。

这估算起来肯定会有出入,但总比派人去慢慢查询要靠谱的多,至少算是个参考方式。

而弄清楚这些世家手上到底有多少田亩,也方便将来进行清查土地政策,或者摊丁入亩政策时,总归有个不错的前期准备。

这也是自己弄出农学社除了传播种植技术以外的第二目的,甚至对朝廷来说,这种能够直接知道基层情况的社会属性,比赚到钱本身要更加重要。

正如此,此刻莫说是薛大鼎,以及第一批投资的幽州世家,那些沧州的世家,此刻也疯狂砸钱砸人,甚至租借农业学府的耕牛开垦田地。

虽然现在整个沧州是扶持种植小麦,但春天把土地开垦出来,然后先种植上豆类滋养土地肥力,也能让秋天时耕种小麦带来不错的收获。

至少有了去年相对强制的在秋天种植小麦,现在当地世家以及当地的百姓,见到小麦在春天长得郁郁青青,到了春末夏初就能够收割,积极性自然就来了。

毕竟在小麦收割后,时间也进入到夏天,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朝廷没有安排他们徭役,随着道路已修起来,那他们完全可以去大运河旁边卖力气,因为整个航道上有得是力气活。

百姓只要在秋种时回来,那就误不了明年种田。

这样的安排,等于是给百姓腾出了大量赚钱时间,对普通百姓来说,太长远的利益除了读书以外其他的可能什么都不知道,但若让他们计算怎么样能够多挣到几个铜板,这些人比李泰可能都要清楚得多了。

所以,现在整个沧州,因为这整个计划工程的推进,自然而然的从上到下的拧成一股绳。

而这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更让官场到世家,世家到豪族,豪族到百姓都能吃到红利。

而随着各个阶层的财富都有所增长,那自然很多问题,直接被经济发展掩盖了。

这就是张亮来到沧州后,感觉到整个沧州从上到下的所有人,好像特别积极向上的原因。

毕竟如果能够合理合法的获取财富,那这些世家豪族自然不会拒绝。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整个工程所带来的利润,莫说是沧州世家,就算加上幽州世家也吃不下,所以自然而然的分润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