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与李德謇的碰面(2/3)

祖安倒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从王真儒的口中知道几分朝廷的政策,惊讶道,“以后这运河上下往来,还需要向朝廷上交税费?”

“但如果货物靠岸的,那就按照这统一规格的箱子收取过路费用!”王真儒对祖安道,

“这实行后,运河来往多是用器械马车搬运,无需要大量劳力靠近岸边,造成港口不必要的拥堵,等到这些货物用马车上了岸,就能把卸货运货的场地平摊到整个天津城。

这样可以看成整个天津城都一座港口,干起活来自然快得多,也方便得多了。”

祖安不是很理解,但还是点点头,因为他在这津口看到一种秩序的力量。

这时候的祖安才发现,天津津口并没有寻常津口周围那些乱糟糟的叫卖的人。

好像也没有一些当地自行组织的行位人员,有得只是一种说不出的秩序。

当然,这里也是有大量的劳力负责把一件件东西,装运到指定的大箱子里面,然后再用一些绞盘和滑轮组成的机械起重装置,把这大箱子放到马车上,让马车运输出去。

“天津入库出库,都需要这些指定标准的木制箱子。

这批货物是我们天津城要的粮食,箱子的租赁费用就不需要了。”

王真儒对祖安道,“不过,如果你想要在天津城这里购买货物,用船队运输出去,需要租赁我们特质的木箱,当然,直接买下来也是可以的。”

“一个木箱多少钱?”祖安听到了王真儒的话,却是不由询问道。

“一贯一个!”王真儒很是真诚的对着祖安回答道。

“就这几个破木头搭建起来的箱子,卖一贯?!”祖安听到王真儒的话不由惊愕。

“嗯!”王真儒确认的点点头,道,“当然,租赁的话便宜一点,一次一月一百文,别觉得这东西贵,等到将来《漕运计划》在大运河上实施,你自然会买这东西了。”

王真儒对祖安没接受集装箱这种事情,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因为一开始在渭水推行集装箱的时候,本地津口一些商人也非常难接受这些东西。

但用得多了,这种集装箱很快就被接受了,真香这种事情对商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越大手笔的大宗贸易,用集装箱真的比一件件搬运要方便得太多了。

因为这东西,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箱子而已,更重要得是产品的标准化,能由此建立起一套,以它为基础的运输体系,以此衍生配套的设施,把整个流程拆解,快速集散货物。

几吨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在这标准化的运输体系下,都能最快速度的拆解,然后从航运到马车,甚至能直接从码头运输到到指定的陆路位置,有着一整套统一体系。

这都不是往常那种需要不断装卸的古老运输方法能够媲美的,效率上高太多了。

当然,一开始在京杭大运河上进行推行,而且只有天津这么一家,那自然是会受到上下流的商人进行抵制。

但他们抵制是没意义的,因为这东西关系到朝廷的税收。

而大唐又不是大明,收税,尤其收关东商人的税收,大唐顶多只没想到怎么样收,但真要收,所有关东商人联合起来也反抗不了。

因为大唐的根基是陇西贵族,又不是关东世家,甚至还很积极打压关东世家。

所以,李泰大大方方的在天京城这渡口开始推行术这制度,要不要接受李泰不去管,反正这种事情是大势所趋,现在早点用上这标准,以后说不定还能获得点便宜。

而祖安把这些粮食送到指定粮仓,有些好奇的向着这粮仓张望,因为这粮仓太矮了!

这粮仓是防火的地下式粮仓,大量同类谷物全部都倾倒进去不断积蓄。

祖安见到这种粮仓倒也啧啧称奇,他只好奇为什么这粮仓要建立在地下,而不是建地上。

但实际上这多少是为了防止有人贪污之后,一把火把粮食给烧了干净,为这种地下的粮仓实际上是很难一把火把粮食烧干净的,就算有人贪污,想一把火烧了来个死无对证,但很快就会发现烧着烧着,下面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是烧不起来的。

祖安把粮食全部运输到指定仓库,换来好几车锦缎后,鼓起勇气对王真儒行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