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耻度(2/2)

不过,也就只是在儒林之中的风气下降,至于其他的倒也没对李泰射出什么冷箭。

理由很简单,李世民关照,长孙皇后宠着,除非是直接刺杀的手段,否则基本上言语中伤就是他们的手段了,但这东西对重名节与道德的人才有意义。

对李泰来说,自己连道德都没有,你居然想道德绑架我!?

杜楚客听到这些吹捧,这个喜欢当专臣,甚至自诩为李泰第一忠臣的家伙,第一时间,就来到李泰的越王府别院,看着李泰依旧还有定力在书房练字,松了一口气。

从容进来,看着李泰的书法,道,“越王,遇大事而不慌,撰楷书而不乱,真乃大气魄!”

“这个是阿耶让我抄写的飞白体……”李泰听着杜楚客的夸奖轻轻道。

“咳咳!”杜楚客连连咳嗽几声,还是跳过这话题,道,“越王,如今朝廷上下风声不断,都皆称赞越王您是我朝第一能臣,就连房杜王萧几位丞相都未必能如您媲美。”

“捧杀?”李泰看了一眼杜楚客,便继续开始抄写起字来。

虽然李世民给自己遮风挡雨,但是自己在两仪殿上的装逼言论,还是让李世民很不舒服。

所以便送了一副自己临摹的《奉橘帖》,抄写五百遍,现在李泰正在赶工中。

杜楚客听到李泰几乎一眼便看穿了某些人推波助澜的行为,不由深感自己跟对了人,便说道,“此人用心险恶,真正狠毒!”

“不用想了,肯定是我的太子老哥做的!”李泰从容道,“其他人跟我没那么大怨!”

“胡乱揣测太子,这不好吧?”杜楚客倒没想到李泰居然直接咬上了太子。

“我越王,他太子,我吃亏他得利的事情,说他做得怎么了!

不需要考虑谁中伤我,直接考虑中伤我谁得利最大就好。

所以不管是不是他,就当做是他好了,太子嘛!背锅不是理所当然的。”

李泰倒是继续皱着眉头写字,比较起考虑这些七拐八拐的事情,还是写字最难了。

“越王慎言!”杜楚客没想到李泰居然这么相信自己,这种话都跟自己说,很感动啊。

但对李泰来说,自己的真正竞争对手就两个家伙,一个稳稳当当坐着太子的李承乾,一个还在襁褓中,还没断奶的李治。

凡针对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想得太复杂了,随便指着其中一个,肯定有二分之一的正确率。

现在的李治还小没这能力,所以这概率这就自然百分之百了。

“好了,你就因这件事找我?”李泰倒是有些好奇的看着杜楚客。

“此事非同小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越王还是要小心这些小人之言啊!”杜楚客道。

“你去安排一下,让高陵百姓送给一块天下第一能臣的牌匾!”李泰从容道。

“啊?”杜楚客听到了这话,不由愣了愣,着实没有想到还有这操作!

“什么叫做吹捧啊!我就是要告诉这天下百姓,我李泰就是天下第一能臣!”李泰道。

“额……”杜楚客心中迟疑,说道,“真要去打造这么个牌匾?”

“怎么样能够让流言蜚语消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件事情做实。

澄清什么澄清啊,既然他们敢给我带高帽,我就敢接下来!

在硬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李泰一脸的从容不迫,说道,“而且我都有脸接下了,难道高陵百姓还不送?”

一时间,杜楚客有些发愣,不知道自己应该夸奖李泰的脸皮,还是应该羞耻李泰的节操。

但不得不说,杜楚客还是把这件事情给安排下来了。

而高陵百姓对李泰的态度,那自然是支持的,就算让李泰做太子,他们也是支持的。

现在不过只是送李泰一块牌匾而已,这种表表自己对李泰感谢的事,整个高陵几乎一下子就传开来了。

不多时,便选了一个吉利日子,高陵百姓们敲锣打鼓,选了两个人高马大的壮汉,把这一块天下第一能臣的牌匾大大方方热热闹闹的送到越王府的别院来。

“乡亲们客气了客气了!大家的心意我收下来了。”李泰出面道,

“虽然我也觉得我有天下第一能臣的能力,但我这不是还没有成为左右仆射嘛。

所以我打算把这快牌匾用红布包裹上,挂在我越王府的大门上。

等到哪天我成了宰相,再把这红布给揭开来!”

百姓们懂什么啊,他只是高兴李泰把这匾额给收了,还挂在了越王府的大门上,显然李泰是接受了自己的心意了。

倒是欢欢喜喜的说着客气话,然后李泰就果断大摆三天的流水席。

但李泰的这一手操作,不论是吹李泰的,还是抵制李泰的都愣住了。

因为他们以正常人的耻度,是真没想到李泰居然能脸皮厚到真从百姓手中接过这块牌匾。

但让他们找这件事的把柄,好像他们也都找不到什么。

文无第一,这是千百年来总结的道理,所以朝廷中人自然没有人心腹李泰。

但如果问问高陵的百姓,李泰是不是大唐最强的能臣,看看哪个会昧着良心说不是。

要知道,在李泰还没有来到高陵前,他们过着什么生活,现在这些人融入高陵之后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谁敢在高陵说李泰的坏话,怕是会被直接乱棍打死!

而这样一批百姓送了这么一块牌匾给李泰,这自然是不公正的,但要想要找到比他们更公正的人,那能够找谁呢?难道还去找世家吗?

“他他他他怎么能无耻到这地步,怎么有脸面接下这牌匾!”李承乾不由气得跳脚!

“越王到底非同凡人,太子,我们都低估越王了!”许敬宗很是正色的说道,他承认自己的确看高了越王的节操。至少人,不能无耻到这地步!

当然,李承乾多少有几分气得直跳脚,但房玄龄看着李泰应对这一件事的手腕,看着那那挂在了门上,但并没有打开的牌匾,不由笑了笑。

又不免有些头疼的叹道,“越王果然有大志向啊!”

至于李世民听到了李泰处理这一件事情的办法,倒是在此刻有感而发,

“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如此。”

不论怎么说,这次李泰在朝堂上的表现,至少随着高陵百姓主动把这一块牌匾送到李泰手中,多少算是把这件事平息下来,让大唐再次恢复了风和日丽。

更准确的说,要秋收了,大家都忙起来了,没时间再理会这些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