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两百年前的技术(2/3)

甚至就算蓟县到洛阳的这条永济渠成功打通,如果它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必须要洛阳运输粮食过去的话,那对李适来说,肯定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拖累,所以想办法让广阳郡自给自足,绝对是发展广阳郡首当其冲的要事。

至于想要在完成永通渠的道路后,再让从会稽接一条运河到洛阳,让这一大段的道路真正成为京杭大运河,那李适只能够说,就算这是个不讲道理的精气时代,怕也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

现在想想也就行了,还是现实点,先把永济渠建起来再说吧。

回到原点,粮食这种东西不像钞票,靠着印钞就能强行把问题向后拖延。

在北方土地上,粮食这种东西一年只能够种植一茬,而粮食对本地本就不算多的土地来说,想要积累到足够讨伐匈奴的程度还是省省吧,指望这,还不如指望永济渠早点通好了。

但李适的问题是,粮食不足,那北方的发展速度就会变慢,发展速度慢,自己想要在永济渠通渠后直接运粮,然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也就变得不现实了。

所以,想要快速解决掉广阳郡食物问题,让广阳郡快速发展,甚至成为一个五十万人大城市的办法,就是发展航海业与捕鱼业。

对中国古代来说,发展航海业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航海业跟商业挂钩。

因为对于封建时代地大物博工艺精湛的华夏来说,这样的远洋贸易,所带来的财富不是不稀罕,而是过度的商贸会动摇他们的根基与统治。

所以对华夏来说,应该把航海业跟捕捞业挂钩才正确的选择!

因为华夏在很长时间内,华夏不屑航海带来的海贸利益,但如果告诉华夏皇帝,航海业能够解决沿海城市的吃饭问题,看看他们还会不会打压航海业的发展。

但想要发展远洋捕鱼的行业,普通私人组织是不可能发展得起来的。

唯一能强行推动这项发展的就是官方,但官方现在几乎什么技术都没有。

李适现在也不指望能发明出什么龙骨船只,自己的目标也只是希望能在渤海捞鱼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