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 33 章(3/4)

棉花堆成小白山,看上去好像一个超大的棉花糖,让人恨不得在上面滚一圈,不过谁也不会这样做,就是小孩子也知道这些是要用来换粮食或者做衣服的,大人早就耳提命面让他们不要靠近棉花。

作为阮瑶的第一小跟班的小马糖被阮瑶授予了“小队长”的称号,让他负责监管一帮年纪比他还小的小孩子,不让他们靠近棉花。

小马糖可重视这工作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拿着小树枝,每天像只小公鸡般昂首挺胸,一旦有小孩子靠近他就立即冲过去。

秋收之后,他从阮瑶这边得到了五颗大白兔奶糖的酬劳。

整个生产队斗志昂扬,虽然累得不行,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收割后便是晾晒,高粱和玉米在收割后一定要及时晾晒,要不然发霉的话,一年的辛苦可就要白费了。

玉米晾晒后还要剥下来,这可是个废手的活儿。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忙活,秋收工作终于进入了尾声。

胡队长看着丁文林整理好的会计账本,嘴角快咧到耳根:“除去交上去的公粮,今年我们西沟生产队每个社员还能分到不少粮食,就我们这个成绩,指不定能被评为先进生产队。”

阮瑶笑着道:“这都是胡队长领导得好,要不然哪里来的大丰收。”

好听的话谁都喜欢听,胡队长听到这话,眼角笑出了一朵花儿。

心情一好,胡队长人也跟着大方起来:“你们知青点的房子回头我让人再整整,火炕也要修好,要不然回头天一冷你们可要遭殃了。”

之前知青点的房子虽然简单修葺了一下,但只能勉强挡雨,现在有不少高粱秸秆,回头再整一整冬天就不怕了。

阮瑶笑道:“我替大家谢谢胡队长,对了,胡队长我们生产队的柳枝、荆条和紫穗槐条是谁都能用吗?”

胡队长点头:“原则上是这样的,谁家要是想编几个篮子筐子用,都可以去采来用,但不能全部都弄走。”

柳枝、荆条和紫穗槐条可以用来编筐编篓,谁家要是缺了就自己去采来编,以前也有人编了拿去市集上卖,但现在不允许私人买卖。

而且这东西社员们做得很粗糙,压根卖不了几个钱,所以每年都会剩下来不少,最后被用作干柴烧火。

阮瑶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明白了。”

这段时间以来,她一直在观察做什么可以因地制宜来创收。

要从根本上改善女人的地位,靠宣传和批|斗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能在一段时间内遏制家暴,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

要让女人真真正正站起来,那就必须让她们经济独立。

她一番观察筛选后,最终选中了柳编。

西沟生产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芦苇、柳树、荆条和紫穗槐条很多,生产队社员大部分人都会编藤框,这是发展起来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当然社员做的产品样式单调,质量粗糙,自己使用可以,拿去卖却不行。

可如果她有办法把藤框改造成实用且精美的工艺品,县城的居民肯定会喜欢,要是发展得好,说不定还能迈出国门。

她记得1960年开始,国家的柳编工艺品就已经有出口,既然这样,那他们为什么不能分一杯羹呢?

不过现在还不是开口的时候,她还要筹划一番。

在公粮交上去后,画册第一版终于印出来了。

蔡主任把画册完整翻看了一遍,脸上满是赞赏:“做得非常好!故事有代表性,画画有创意,非常好!”

蒋夏兰和关宏宇两个负责画画的同志十分谦虚:“这主要还是阮同志的功劳,要不是她提出的方案,我们也想不到这样画。”

阮瑶连忙摆手:“你们太高举我了,我不过是班门弄斧,主要还是你们画得好,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感谢蔡主任和胡主任,要不是她们一心改革妇联的形象,也不会有现在的成果。”

一句话把三方人都给称赞了。

果然蔡主任和胡主任听到她的话,心里比三伏天喝了冰镇绿豆汤还要舒爽。

第一版印刷只印了两百本,阮瑶作为策划人,可以一个人拿到三本,其余的按照不同需求分配。

铁人公社做出实验的公社,第一时间拿到了。

社员们看到画册,顿时感到又新奇又有趣,尤其里头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看上去就特别有趣。

每个生产队分到了三本,每家每户有一天的传阅时间。

还别说,大家伙看到小人本都十分稀奇,一家子凑到一起翻看故事。

看到王家童养媳被揍得浑身是血,最终倒在血泊里,众人仿佛亲眼看到那个画面,看到王家儿子最终被枪毙,有人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枪毙得好,畜生男人!王小兰同志在他们王家做牛做马,给他生儿育女,可这畜生简直不把当人看。”

看到林招娣被继母亲爹给虐待,众人再次愤愤不平,觉得林招娣他爹也是畜生。,

“虎毒不食子,那可是亲闺女啊,丫头片子就算不值钱,也不能这么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