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起源(1)(1/3)

对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乔飞隐隐觉的没那么简单…

而火星实际的情况,远比NASA报道出来的公众信息更加让人震惊,通过丁凯传输到启明局系统中的资料,乔飞查看到米国航空航天局关于火星现状的一手资料。

最初,NASA只是新发现了火星表面一处液态水痕迹,这很快引起了NASA的高度关注…因为对于火星的调研一直是近些年来的重点课题

——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是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涵盖了众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其中关于火星地理的研究首当其冲…必须知道火星是否有水存在,或者曾经有水存在,如果以前火星存在水,那么这些水去哪里了?

其实,最初衡量生命存在的条件,除了水以外,还同时包含了氧气——直到在蓝球发现存在许多不依赖氧气就能生存的厌氧细菌,这个产生生命的必要条件才被剔除…

可以没有氧气,但是必须有水——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背后蕴藏的生物学原理,远比其字面意思更为复杂。

以目前的生物学研究为基础可以很轻松的认定,如果没有水,那绝对不可能存在生命。

虽然很多键盘侠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并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反驳专业的科学团队,认为探求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最好不要仅局限在蓝球生命的标准,并以“畅想家”的身份“教育”天体科研人员——你们要像霍金那样发散想象,也许地外生命是呼吸着二氧化硫,喝着乙醇的生命体呢…

这就是科幻想象和科学猜想的区别,科幻是针对一个科学已经证实的逻辑观点进行延伸想象,是基于现实情况的猜想,而科学猜想必须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只是,键盘侠们的特点是一贯只提观点,不提供逻辑,连科幻其实都算不。

从微观角度讲,每一个细胞的溶液都是水,而目前已知的所有生命机制也必须溶解在水中完成,这是生命存在的化学基础——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生命本身就是复杂的化学,没有任何其他溶剂能够代替水对于生命的化学作用。

所以,对于火星生命的探查问题,最终演变成为了在火星寻找水…

从2006年火星探测车发现火星地表大量液态水流动的痕迹之后,就有广泛的观点认为火星是存在水的,甚至在远古时期,火星很可能富含水,并达到**大海的程度…

直到2018年,欧洲太空总署的火星快车轨道器,也就是著名的MarsExpress用测地雷达在火星南极发现了一个液态水湖——虽然尚不能完全证实,但是已经有大量证据显示,火星地表以下的确是“含水”的。

不需要讨论火星曾经存在的大量水去哪了,NASA从未放弃过在火星寻找水这个课题,直到此时发现其表面出现一个新“水痕”。

之所以引起了关注,很有些灵异的味道…

NASA早已经通过火星轨道卫星将值得关注的火星表面进行选择性监控——在新水痕的这个地点,正好在三个火星日前进行过拍摄…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天的照片明确显示,当时这里并没有什么水痕,而是黄沙遍地的隔壁。

也就是说,这些水痕应该是三天内形成的?!

NASA经过反复的核查,结论却一次又一次的证实前面的观点,这个新的水痕,真的是“新的”水痕…

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又去了哪里?难道只是匆忙的从地下喷涌而出,然后在地面经过一阵流动之后,再次流回了地下?

…NASA马启动调研力量,对这个如同“鬼魂”般的水痕展开全面的追踪,马发现这些水痕仅仅只出现在地表很浅的一层,并不是远古时期河流河流长期冲刷的结果。

这无疑使眼前的情况更加灵异!

最终,NASA不得不联系欧洲太空总署,想要借用其正在200英里以外的的ExoMARS探测器,希望对方能够配合调查,将探测器开过来,进行实地研究…这也是等待了很长时间的原因。

这样,在ExoMARS探测器在抵达之后,除了分析水痕的情况之外,更加沿着痕迹的延伸探查,又经过了漫长的一段时间追溯,这才发现水痕的源头在火星最大山脉——奥林匹斯…

水痕,或者说可能是其他液体的痕迹,是从奥林匹斯山脉流下来的,就在这三天之内…经过ExoMARS极力的前行后,这个“溯源任务”最终被放弃,因为探测器只是探测器,并不是“登山背包客”——对于奥林匹斯这座超过珠穆朗玛峰,而且地表海拔落差极大的陡峭高山,它无法攀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