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6章 我接了!(2/4)

欧美那些国家又没有什么出版审查,任何人都可以去那边申请一份报刊、杂志、网站、电视台什么的,然后把自己写的东西挂上去,就是外媒报道了。

再用国内的媒体转载回来。

就完成了出口转内销。

公信力就出来了。

这一套不仅是对底层民众有效。

想当体制内科学家你得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想当体制内的歌唱家得去国外的音乐大厅里受邀表演。

也不知道白先勇是不是得了什么高人指点,通过全球巡演的策略来获得了整个昆曲界的支持,这才让他有了改写《牡丹亭》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机会。

否则以他一个外人,可能还真无法推动。

白先勇道:“昆曲想要活下去,靠演员不行,靠剧本不行,我也只是一个爱好者,我又能改变什么?这个戏种想要长远地发展下去,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向京剧靠拢,由国家的力量来延续行业。现在的昆曲,拿到的扶持力度还是太小了。”

周不器恍然大悟,“高!”

“这也是别人告诉我的……”白先勇笑了笑,“在过去的认识里,只有京剧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戏剧形象,在国外最有知名度。”

周不器道:“这是梅先生的贡献。”

白先勇道:“是啊,梅兰芳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中国戏剧。不过,这里其实一直有一个认识误区,梅先生可不是京剧大师。”

“啊?”

周不器微微一怔。

白先勇连忙换了说法,“我的意思,梅先生不仅仅是京剧大师,他其实是京昆表演大师,他擅长京剧,同样擅长昆剧!”

周不器松了口气。

白先勇接着说:“古代的时候,可没什么京剧世家,即便在满族人当政的清朝,也还是以昆剧为戏剧的主流。戏剧世家传承的都是昆剧,也只有昆剧才最值得传承,这其中就包括梅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