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改变(3/4)

…………

“将军鱼”鱼干商行正式建立以后,辽西一带的渔民们立时成为香饽饽,他们从此前单纯出卖劳力,摇身一变就成了职业渔民,每日出工就有钱赚。

此外,还有停靠在觉华岛上龙武水师水兵们,他们被鱼干生意的巨大利润所诱惑,也争先恐后的加入到捕鱼大军之中。

这龙武水师,乃是当年蓟辽督师孙承宗,所一手创建的五个水营之统称。

不过,在当年的宁远大战时,武讷格率领后金骑兵一举攻陷了觉华岛,各水营都惨遭摧毁,虽事后也有重建,然却是难复当初之盛。

他们除了为大军往来运送粮秣辎重外,己几无别的作用,幸好此时清国水军也并不强盛,他们才能在辽东大海中继续存在。

而此时,水师官兵们下海捕鱼,总算是让他们存在的意义,更增一层。

除了当地渔民和龙武水师官兵们之外,还有当地众多熟悉水性的军户们,也是争先恐后的下海捕鱼,一时间,辽西走廊的海面上真是干帆竞渡,热闹非凡。

特别此时还正是渔业旺季,只短短几日里,就有大量各类海鱼被捕捞上岸。

各个临时建起的大小作坊间,密密麻麻的大锅架立起来,剥鳞掏脏后的海鱼被下入大锅煮得稀烂,倾倒平复在石板上暴晒,随后又用石滚辗压,大片大片可存放良久的鱼干便制作出来。

当然,这些都还是最低级的鱼干,只做为可以快速生产的鱼干产品,供应给各营的普通军士。

宣府军众将士所食用的大多都是鱼瓷罐,那种普通的鱼干制品,只是作为鱼瓷罐供应不足时的补充而已。

所谓“鱼瓷罐”,则是将新鲜的海鱼切块,待煮熟后,再放入适量酱油、砂糖、曲酒、蚝油等调料。

最好再加入些适量的时鲜蔬菜,或是干菜,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养份,随后进行密封,如此制作的鱼瓷罐,不仅味道极为鲜美,且还可存放数月之久。

这种鱼瓷罐,主要由宣北商帮在松山堡城附近新设立的作坊生产。

其制作出来的成品,除供应宣府军将士食用之外,也会向辽东各军的将官们销售一些,若是再有多余,则会贩卖到大明各处,供应当地富户所需。

因为制作鱼瓷罐,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陶瓷罐子。

初时,还可用肉瓷罐使用后腾空出来的瓷罐,清洗晒干后,用来制作鱼瓷罐,但随着需求逐渐增加,到最后更供不应求。

由此,不得不在辽东高桥、杏山一带合适地段,再开设一批制陶工坊,因为渔业发展,竟然还带动了辽东地方的陶瓷贸易兴盛,这也是众人始料未及之事。

而且简易版的“将军鱼”鱼干,又因为物美价廉,在松杏一带大明各军将士中,很受欢迎。

这边要供应的鱼干订单,实在是太多了,各个制作环节上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除了沿海渔民之外,也有众多的辽东军户,甚至是运粮民夫,都加入到鱼干制作的活计中来了。

连年经历战乱的百姓们,此时也学得是贼精贼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