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新宅(3/3)

具体的训练、军规、军法,根据祁六子在军队的经历来办。常昆也不打算搞新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有适应各自时代的办法,把其他时代的东西强加,生搬硬套很难玩转。

从偏院中转出,到前庭。

常昆又说:“这前庭面积很大,改成校场,平素训练之用。”

跟刘敢等人交了底,便让张三和王虎子去外面瞧着,一待有人应募,便把人领进来。

一下午,令人失望的是,只有十来个人前来应募。

这种效率,要扩满两百人,悬。

晚上吃饭喝酒,常昆问刘敢:“是我军饷开的低了,还是怎的?”

刘敢道:“军饷不低吧?”

看祁六子。

祁六子道:“不低。”

“那怎么没人来呢。”刘敢道:“要说布告,我前后两门张贴了个遍。你也带人满城敲锣打鼓。能做的可都做了。”

常昆想了想:“莫急。先看看。今天这十来人安家费可都拿到手了。回去一说,明天应该会多些。如果还不够,再想办法。”

无论做什么,兑现两个字是关键。

譬如做工的,说好的多少钱,按时按量给了,不变着法的扣,不说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东家好,怎么也不会说坏话。

按时按量的给了,人家放心,觉得有搞头,下回有工做,一句话人家就来了,给你办的妥妥贴贴。

常昆这里募兵,合格的立刻下发安家费,并预支一月军饷。一个铜子儿不少。当天十来个人,回去把事情一说,渐渐流传开来,从第二天开始,来应募的人略有递增。

当兵吃粮嘛,吃得着,不折扣,名声有了,人家自然愿意来。

不过要募齐两百人,仍然有点遥远。效率还是太低,十天半月未必募的齐。

刘敢就出了个主意。

“这段时间有不少流民涌入高县,聚集在东云寺附近。我听说辛君正头疼怎么安置他们呢。这些流民一无所有,若能给一碗当兵的饭吃,他们一定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