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能力问题(3/4)

谷麄

1976    年9月6日,苏联海参崴东北约200公里的萨哈罗夫空军基地一片惊慌。“068丢失!”“068丢失!”地面监测人员发出惶恐的叫声。“068,听到请回答!068!听到请回答!”塔台指挥员也拼命地呼唤。但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马上组织拦截!”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苏军最高决策层就下达了命令。可最后还是晚了一步,别连科已经驾驶飞机叛逃到日本。

消息传到克里姆林宫;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不啻当头一棒。气急之下,他亲自下令严密守护米格-25“狐蝠”的秘密,无论如何不能让它落入美国手中。苏联眼见外交途径无法奏效,只好出动克格勃作最后一试。

在三国政界暗暗较劲的时候,美日军方可没闲着。它们组织大量技术专家,开始对米格-25“狐蝠”进行研究。由于事先从别连科那里得知,“狐蝠”具有自毁装置,因此,专家们在检测时小心翼翼,进展缓慢。

直到那枚预置的自毁炸弹被拆除后,他们才把“狐蝠”大卸八块地肢解了。为了避免克格勃的破坏,他们又用一架巨大的运输机把分解后的“狐蝠”运抵东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军基地。在这里,美日专家对“狐蝠”进行了彻底的“体检”。

不过,检测的结果多少让美国人感到失望,因为他们发现“狐蝠”的技术性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专门赶到现场的美国国会议员罗波特-卡尔考察后认定:尽管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在许多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式战斗机,对美国当时新研制的f-15“鹰”式战斗机和f-16“战隼”战斗机构不成太大威胁。

这样一来,坚持占有“狐蝠”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于是,1976    年11月12日,美日“大度”地答应了苏联的归还要求。

米格-25作为米高扬设计局的王牌产品,足足震慑了北约国家近十年。可是因为一次飞行员叛逃,导致所有努力付之东流。现在搞得米高扬设计局简直成为战斗机销售市场的笑话,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子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