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页(1/2)

谢六本来看在二人还算有用的份儿上,才没有计较两人之前对自己的爱搭不理,现在见两人完全指望不上,终于将嘲讽技能开到满点。

“有些人不是说不要不务正业,钻营这些小道吗?怎么现在要和我同流合污了呢?”

“还有些人啊,不是说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千里眼望远镜,叫我不要痴心妄想吗?怎么,现在坐在这里,是自己也发癔症了不成?”

不爱听谢六像个娘们儿一样叽叽歪歪,两人对视一眼,果断起身,冯舒年冷哼一声:“你办不到,不代表我们也办不到。

你在锦绣面前没有说服力,不代表我们二人也没有!”

程远青补充道:“我们可是和锦绣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兄弟,不就是一个千里眼吗?等着看吧!”

谢六被两人气的鼻子都歪了,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总觉得每一根飞扬的头发丝儿都对他充满了嘲讽。

“哼,我等着!”

冯程二人嘴上说的肯定,但其实心里并没有数,尤其是两人亲眼在元老爷那里见识过千里眼的神奇之处后,就更加明白那东西的珍贵。

但锦绣面对这两人,还真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一个二个都来找他哭诉,尤其是衙门的冯大人和赵大人,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话里话外都是想见识一下千里眼。

锦绣头疼的很,不知道元老爷在外面怎样卖力的宣传,效果这般惊人,竟然短短时间内,让这么多人找上门。

事实上,这事儿还真冤枉元老爷了,老爷子谨慎的很,虽然带着东西在大街上显摆了一回,但并未告知任何人这东西的妙用,只自个儿偷着乐呢。

追根究底,这事儿还是一向稳重的魏老爷子给捅出去的,老爷子和宁亲王二人为了千里眼的归属权,不知道吵了多少架,谁都说服不了谁,最终只能无奈的约定,一人一天。

魏老爷子好不容易拿到手,自然是要出去体验一下,待在府里能干什么?四四方方的院墙挡着,最真实的自然之景完全没得看。

老爷子兴致勃勃的出去,结果在半路遇上熟悉的商人多说了几句,一时得意,不注意将千里眼的妙用给漏了出去。

商人不依不饶,追着多问了几句,然后获得了短暂的使用千里眼的权利。

这一看可不得了,商人顿时惊为天人,回头就将此事宣扬的人尽皆知,外面都在传,魏老爷子在木雕之后,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这次竟然弄出千里眼,当真能瞬间看清千里之外的景致。

魏老爷子自然不知事情的发展会这般,当时只叮嘱商人:“千万不可在旁人跟前提起,这件事我只告诉你一人。”

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这般说的时候,这件事就注定要被所有人知晓。

于是,商人也不例外的,将这件事激动又兴奋的告诉他关系要好的一位朋友,同时嘱咐:“你可千万别告诉旁人,这件事我只告诉你一人。”

一传十,十传百,不出三天,事情就在外面传扬开了。

外人不知情,真以为千里眼是魏老爷子造出来的,但冯大人他们有自己的门路,自然知道东西出自锦绣之手。

于是就舔着脸找到锦绣,想见识见识。

锦绣一瞧这人数,实在无法,想了下,干脆对外放出消息:想见识千里眼?行啊,不仅可以亲眼见识,还可以亲自拥有。只要在最近的差事办的好,取得前三名的,每人奖励一副千里眼。

现在衙门的奖励机制已经初显成效,每月都有绩效考评,考评排在前面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奖金,真金白银的奖励银钱,甚至有一次,给一位从下面县城提拔上来的属官奖励了一座二进的院子,当时可是让一众官员羡慕的红了眼,同时众人办差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在听锦绣这般说,众人心里十分火热,他们可都听人说了那千里眼的神奇,有那东西,真就跟长了千里眼似的,跟着知州大人,真是什么稀奇事都能遇到。

不过以往都是奖励前十名,这次只奖励前三,竞争瞬间激烈起来,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谁都想得到传说中的千里眼。

就连谢六冯舒年几人,也不甘示弱,投入到紧张的差事中,为千里眼而奋斗,顾不上互相别苗头,放狠话。

锦绣见状,很满意目前的效果。

自行车笑话

何育是半年前从湾水镇新提拔上来的属官,自小家中贫困,好不容易得到在州府衙门发展的机会,十分珍惜。

不会溜须拍马那一套,但办差谨慎小心卖力,连续三月绩效考评都是第一。何育虽然早就习惯了这种特殊的考评方式,但他还是为此激动不已。

因为每次到了这时候,衙门都要奖励几两月例银子,或者一些猪肉干果点心之类非常实惠的东西,让借住在亲戚家中的何育非常开心。

何育心中有成算,觉得自己认真办差,按照知州大人出手大方的程度,半年后,他就能在州府买一间小院子,搬出亲戚家,或许有一天,还能将家中父母妹妹接来府城一起享福。

毕竟现在的明安府,简直是人间天堂,谁不想住在里面不走了呢?

虽然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但何育每每想起,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因为那次他直接得到了一间州府二进的院子,提前实现了大半儿的人生理想。

打那以后,何育办差更加认真。

何育心中激动,面色淡定的看着手中这个黑漆漆的小铁桶,再一次感谢知州大人,感谢当初努力的自己。

绩效考评一直稳居前三的何育,这次成功拿到了一支传说中的千里眼,第一次用这玩意儿的何育,当时就被吓了一跳。

同时收获了无数同僚们羡慕嫉妒的眼光。

何育对此十分珍惜,最好的兄弟想借着使一使,何育都要叮嘱再三,生怕对方一个不下心磕着碰着。

现在,何育拿着这东西,在城外的工地找一个高地,也不挪动,静静地站在那里观察,哪里出现问题,就让身边的人跑一趟,将负责人喊过来一顿批评。

短短一上午功夫,何育跟前至少有二十位负责人前来报道,更让负责人冷汗直冒的是,他们之中,有人负责的区域甚至在两里之外的偏僻地方,只不过是没有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这种小问题,何大人站在这里也不见挪动,究竟是如何得知的?

何育像是知道这些人想法似的,挥舞着手中的千里眼,尽量最最淡定的态度,说出最装逼的话:“知道本官手里的是什么吗?

知州大人特意请人做的千里眼?千里眼的意思不用本官多解释了吧?往后皮都给本官紧着些,别以为本官不在跟前,差事就能糊弄。

今天是第一次,再有下次,被本官抓住,定严惩不贷!”

几人战战兢兢的应下了。

何育对这个效果非常满意,挥手让人散了。不出一日,几乎东西南三个方位工地上的人都知道了,现在大人们手中有千里眼,谁在远处偷懒,大人们躲在屋子里取暖,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十分之可怖。

偷奸耍滑之人骤减,效率上升了不少,也是锦绣没想到的效果。

知州府里,宁亲王乐呵呵的对锦绣道:“隔壁定王府已经着手动工,刚才传来的消息,定王需要在京城完婚,婚后带着妻子一起前往封地,前后大约还需要半年时间,仔细一算,工期还是有些赶。

不过这事有工部的人负责,咱们不必太过上心。为师找你来,是需要提醒你,定王大婚,别忘了让人送贺礼过去。

虽然你送到京城的贺礼,大概率还是要被他带回明安府,但该有的礼数不能少,你别为了图省事,和谢六那混账似的,真不打算送到京城过明路,直接让人抬到隔壁定王府。”

锦绣摸摸鼻子没说话,他能说,他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吗?不过既然老师特意提出来了,事情肯定不能这么做。

锦绣回头就烦恼上了,他本身和定王关系就好,加上两人的亲戚关系,以及将来利益相关,定王成亲,总要送一份拿得出手的礼物才好。

但目前来说,好像除了金银财宝,珍玩玉器,古董字画,还真没什么好送的。

锦绣这么想着出了老爷子院子,一路行至书房,恰巧下人来报,说是南边儿送来的书信到了。

一般家里把出绣和楚舟还有时丹阳那边送来的书信,统统称之为南边儿送来的,算日子刚好到了南边儿商队返回的时日,一般情况下,两边都会给锦绣捎家信,有事说事,没事唠嗑儿,也是几人能常年维持感情的关键因素。

锦绣不紧不慢的处理完公务,慢悠悠打开时丹阳的来信,读着读着脸上的神色隐隐有些兴奋,朝门外喊来小厮一问:“时老爷让人送来的东西呢?”

小厮恭敬的回答:“好几个密封的大陶罐,来人说要阴凉存放,已经让人搬进暂时存放货物的仓库里阴着了。”

锦绣当即起身:“走,带本官去瞧瞧。”

到了跟前,锦绣更加确定这东西是橡胶无疑了,拜托的事情总算有了结果,锦绣心下十分满意,之前给定王成亲礼物的事,也有了眉目,想想橡胶的妙用,结合定王的性子,锦绣第一个想到了自行车。

自行车的技术上没什么难点,就是原材料不好找,一个橡胶轮胎就让锦绣生出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

至于车链子,当下虽无法量产,但匠人可以按照要求精心打造,锦绣从来不小看这时代匠人的水平和精神,简直和当下贫瘠的生活环境成反比,让人无法理解。

有了橡胶,锦绣将完整的制作自行车的工艺整理成册,分三部分交给底下的匠人,等各自完成后,进行拼装即可。

匠人们虽摸不着头脑,但摸不着头脑的事情他们替知州大人做了不是一两回,时日一久,早就学会不问不说闷头做事,反正东西做出来,大人从来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