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页(3/4)

锦绣话落,几人都笑了。

楚舟道:“我父母没出过远门,担心给我添麻烦,跟来的族叔听说了我的成绩,昨天愣是在府城花了五两银子,买了好多点心,说要带回家给乡亲们尝尝,让大家伙儿都沾些喜气。”

楚舟笑的温和又无奈:“拦都拦不住。”

说完有些怨念的看锦绣一眼:“说到这个,我也是纳闷儿了,怎么每次我都这么努力,感觉自己有很大进步,还是第三名呢?”

对此周文就和楚舟非常有话题聊了:“第三有什么不好?我已经连着三次二十五名了,虽然二十五名很不错,但总觉得这个名次哪里怪怪的。”

周文这么一说,众人才发现果然如此,周文这个考场超常发挥型考生,连着三次都是二十五名,这是什么样感天动地的缘分啊。

与周文一比,楚舟的第三名听起来不要太可爱。

婚事善事

锦绣可谓是一战成名,彻底将之前的“傻子”称号从城关镇众人心中抹去。

元老爷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友好来家里做客,前后准备了三天,在人后,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但人前,那可真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走路带风,声音洪亮。

不知道还以为元老爷家里纳了小的,焕发了第二春呢。

现在去街上随便一问:“你还记得元家金疙瘩,就是那个小傻子吗?”

就会有人回怼道:“什么傻子?你这人说话怎么这么不经讲究?人元老爷家的小少爷,那可是咱们城关镇的神童!

三岁进学堂,十岁考童生,连拿两个案首,十一岁考秀才,一考就中,还是第二名的廪生,每月能在衙门领粮食的那种!

到底谁才是傻子?这要是傻子,我们这些人怕不是傻子不如!

依我看呐,元家小公子就是天上的仙童下凡,前几年那是心思还留在天上没回来,现下好了,只要心思放回凡间,那可真是在聪慧没有了!”

不仅元老爷春风得意,就是元家的门房,对上外面来送请帖的,都感觉莫名多了几分底气,说话声音都响亮了不少。

门房一高兴,给看门的大黄换了一套喜气洋洋的红色套装,让大黄穿上多去外面街上走动走动,好让更多人知道主家有喜事。

为了让大黄好好表现,特意从厨房多要了两根新鲜的肉骨头:“回来就给你吃,我先在锅里热着,免得凉了味道不好!”

大黄汪一声,满意的答应了这个公平的交易。

元家后院的女人们一个个年龄最小的都四十五了,依然坚持帮元夫人待客,见人三分笑,遇上多少说酸话的,都能一笑而过。

看着对方生气扭曲羡慕嫉妒的脸,心里简直乐翻了,面上还笑盈盈的让人家多喝两杯茶,热情的不行,当着人家面儿说:“刘夫人您尝尝,这茶啊,是我家宝儿在府城买回来的,说是府城的特色,买回来特意让我们尝尝鲜。

你说这孩子也真是,家里什么没有?偏要大老远的买几两茶叶回来,也不嫌烦的。是不是?”

刘夫人只能干笑一声,没滋没味的喝着元家喜气的茶水。

刘夫人,就是东街成衣铺子刘掌柜的夫人,和隔壁王家绸缎铺子的娘子,王夫人是手帕交,两家老爷因着和元家有些许生意往来,关系走的亲近些。

当初锦绣在启夜堂兄女儿的满月宴上,还收了两人的厚礼呢。

刘夫人见冯姨娘去招呼别家客人了,撇撇嘴,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绪复杂的对王夫人道:“真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王夫人放下手中糕点,幽幽叹气道:“谁说不是呢?当初咱们整条街上,谁人不说元老爷傻,生不出儿子,还大把往外撒钱,也不知图个什么?

好心让纳几房年轻貌美好生养的妾侍,还被元老爷赶出去了。

后来好不容易生下儿子,结果还是个傻的,谁人不在后面笑话元老爷没福气,可惜这万贯家财,将来也不知要落到谁个手里?

现如今呢?这才几年啊,我瞧着元家后院这一年年的,活的一个个比十年前还年轻呢!人这际遇啊,真是说不清。”

刘夫人捡起一枚糕点拿在手里把玩:“回头想想,人元老爷厚道,说不得,这就苦尽甘来了,你瞧瞧今儿来的夫人们,哪家没带一两个女儿,打扮的花枝招展,什么目的显而易见。

听说还有特意从府城来的呢,说是单纯为了给两个孩子庆贺,我是不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