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加钱(1/4)

!--go--

徐杨和张晓颖以及唐潇等人面面相觑。

对哦,还可以这样搞。

之前确实把事儿想的太复杂了。

主要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业务,完全不知道还能这样。

说起来,这就是见识不足的局限性了。

很多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尝试性的东西,在他们这些没有见识过的人眼里,却很陌生。

没人指点的话,就只能抹黑瞎搞。

风险也就高了许多。

就说这次,没有刘晓松的提醒,他们还真有可能会傻乎乎的跑国外去真开一家传媒公司。

当然,开自己的公司自己采访、出版的新闻,和转载的新闻肯定不一样。

转载来的新闻,是什么就是什么,他们都不能修改,受限比较严重。

如果是自己制作的新闻内容,就没这方面的顾虑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甚至可以自主选择相关采访目标,自己撰写采访内容。

但两者之间,工作量和难度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徐杨要的也只是引流,并不是真的想搞什么国外媒体。

所以,刘晓松那一款更合适。

花费不多。

节省人工。

减少相关手续和流程。

只要雇几个靠谱的翻译,再联络到国外的相关传媒单位获得授权,随时可以开工。

当然,获取授权的事儿比较麻烦,要一家一家媒体进行联系。

在联系之前,还要对那些媒体进行挑选和斟酌。

国外有些媒体,对国内的人和事充满了偏见,涉及到国内的新闻内容,只是扭曲事实已经算好的了,好多都是凭空捏造的,根本没法看。

那样的媒体,自然不能用。

但调查这些媒体的倾向,也确实不容易。

或者说,在国外的众多媒体中,对国内没有偏见的,本就极少。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挑选那些相对温和的,以及比较少报道国内新闻的一些媒体,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可能随之而来的种种麻烦。

另外,转载新闻这个事儿还涉及到著作权这块,有些内容可以不经授权直接转载,但有些则又不同。

比如说一些时事新闻。

任何一家媒体都可以使用。

但如果有对时事新闻进行编辑或者修改,那就又需要授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