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老家(1/4)

!--go--

徐杨逮着老宋同志好一顿忽悠。

反正老宋同志是真不懂这些东西。

不只是老宋,满屯城都没几个人懂这些,因为02年的咨询还相当不发达,普通人接受信息的方式只有口口相传以及电视、报纸这三样,而国内的美术院校知名度还只在圈内流传,圈外人可能也就知道个央美或者川美。

所以当他忽悠起来的时候,别说老宋,等闲人真扛不住。

把老宋忽悠一顿后,徐杨和李玲玲俩人拦了一辆出租车回到老家。

路上小声的盘算了一下这一周的净利润。

跟上一周相比还略有上升,总流水依然在三万多点,净利润超过了两万块。

他和李玲玲的存款加起来有小四万块,算上他俩的手机和租来的房子,总资产已经超过了五万块。

如果再加上他从潞州府买来的那些个古玩,总资产估计能到六位数。

按照俩人的预计,等世界杯开赛的时候,他俩可支配的现金应该在八万块左右。

有八万块钱可支配现金,足够俩人在这一届世界杯的外围兴风作浪。

所以回家的时候,俩人都相当开心,因为发大财的日子指日可待。

可就算如此,俩人也没敢让出租车把他们送到家门口,而是分别把他们送到了村口,先送李玲玲到村口,然后徐杨独自坐车到他家村口。

从村口往回走的路上,他越走越忐忑。

算是彻底的领悟到了“近乡情更怯”这句诗的意境。

而且这次离家的时间可不是在学校的区区一个月,而是二十多年。

这个时候,他的家还很破旧,外围没有院墙,只有一圈柴火围拢起来的简易围栏,房子也是二十年前的青砖平房,虽然收拾的挺整洁,可怎么看都很破很旧。

当然,现在看来,却又很亲切。

他到门口的时候,一条半大的黄狗“噌噌噌”的蹿到他跟前,绕着他的脚跟前后左右的转圈圈,表情很是亲切。

这是他家养的看家狗,没有名字。

印象中,这狗活了有十好几年,直到他和李玲玲结婚的前一年才老死。

再看院子里的杏树,才四米多高,而二十年后,这颗杏树长到了十米多高,枝繁叶茂根茎粗壮,每到夏天,密密的树荫能遮盖住整个院子,杏子的香气能传到家对门的小山上,重生前,每年夏天再怎么忙,他都会带着李玲玲和儿子女儿到家里摘杏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